5月6日至5月12日是上海市首屆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周,上海消防博物館利用自身消防科普優勢,優化展項設置,挖掘自身潛力,積極組織接待參觀群眾,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宣傳活動周前夕,消防博物館完成了部分科普互動展項二期提升建設,以全新的面貌對社會公眾開放。其中最受市民群眾關注的“逃生體驗及臨危自救”展項,新增了RFID定位系統,可以自動識別體驗者個人身份信息,從而全程記錄體驗者的臨場行為信息并對其判別、評分。通過此展項,體驗者能親身感受不同階段火災的發展情況,并同時掌握在各種狀況下所必需的處理方法與逃生技巧,提高體驗者處理初起火災的能力。“虛擬火災科學實驗室”人機交互界面煥然一新,并在原有的“不同類型火災的撲救”、“查找火災隱患”等知識點基礎上,新增了“CPR10分鐘”與“逃生方式選擇”兩項。
此外,為配合《消防法》宣貫工作,消防博物館還設立了《消防法》展板臨時展區,在開展消防科普教育的同時,向參觀者普及消防法律法規。
據統計,宣傳活動周期間,消防博物館接待了《新聞晨報》學生記者團、甘泉國際學校、南洋中學、韓國消防代表團等團體觀眾和市民群眾共15批次497人次。《新聞晨報》學生記者團帶隊老師表示,通過此次參觀,小朋友們不僅學到了很多消防知識,也增加了對上海消防的了解。而有不少小朋友告訴工作人員,“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也要做一名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