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車主要應用于公安部消防部隊救活救援,采購通過政府主導招標、財政撥款,下游需求穩定。其余軍方、機場等公共生設施、工業企業等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安全意識的提高也在不斷增長。
一、消防車需求市場分布
1、公安消防部隊
主要包括全國各地消防總隊、消防支隊和消防特勤大隊、消防站等。目前總員額近12.5萬人,實行現役制,是中國火災預防和滅火救援的主力軍。
2、地方或企業的專職消防隊
包括油田、石油公司煉油廠、油庫、煤礦、鋼廠、煙草、糧庫、紡織廠、民航機場等消防隊。按照“政府投資、多種體制、公開招聘、公安管理”的形式,以合同制用工方式招收專職消防隊員,組建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約1萬多人。在機場、港口、油田、電廠和其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大型企業、事業單位設有專職消防隊,目前全國共有7.6萬人,主要擔負本單位內部的消防保衛任務。
3、解放軍專職消防隊
包括陸海空航空兵部隊機場、坦克部隊、軍用倉庫、基地、油庫等消防班排。
目前我國公共消防資源嚴重不足,與國外相比消防裝備數量欠賬嚴重,配套率低。目前我國有660多個城市、2800個縣或縣級市,但消防裝備總體不到發達國家的20%。我國消防車保有量約有2.3萬臺,相對美國和德國均超過7萬臺保有量而言提升空間很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專職消防員人數占到全國人口比例萬分之10左右,最高達到萬分之161,而我國包括專職消防員在內的消防員占比只有萬分之1.5。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責任意識將進一步得到加強,消防裝備器材配置結構不合理、搶險救援裝備器材欠賬、重型和特種消防車缺乏、消防主戰車輛更新等問題將逐步解決。我國全國應建消防站5442個,實有3068個,有些省份僅完成了一半左右。
二、消防車產業競爭格局
1、低端消防車產品微利且競爭激烈
據調查,國內消防車生產商是我國消防車的主要供應商,占據整體市場份額的70%。目前我國從事消防車制造的企業大約有30多家,年銷售消防車4000輛。但單個企業規模較小,多數企業僅能生產技術含量、單位價值相對較低的低端產品,如普通水罐車、輕型泡沫水罐車等。由于低端產品技術門檻不高,所以競爭較為激烈,產品價格多在50萬元以下,企業基本處于微利狀態。
2、中端搶占進口市場
在中端消防車市場,國產和進口設備互有競爭,部分國內企業在個別產品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中端消防車的產品價格多在100萬元-400萬元之間。由于各制造商之間產品類別各有優勢、各有側重,且該行業進入門檻高、進入后市場相對穩定,因此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尚不激烈。
2012年我國消防車采購額約100億元,其中進口高端裝備達到30億元,具備較大進口替代空間。國際上消防車作為消防設備的重要分支,產品與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和完善。目前廣泛在用的是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CAFS),具有7倍的滅火功效,滅火劑分為A類和B類。國內高端消防車市場主要由進口產品所壟斷,如日本森田的路軌兩用消防車,芬蘭博浪濤的云梯車,美國大力的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德國施密茨自裝卸式多功能保障車、核生化(NBC)偵檢消防車,德國馬基路斯城市八爪魚多功能高噴救援消防車等。上述消防車技術含量及單價高,如芬蘭博浪濤90米云梯車價值2,000萬元。
三、我國消防車需求前景廣闊
我國火災形勢嚴峻:2011年,我國共接報火災1.25萬起,死亡過千人,受傷571人,直接財產損失20.6億元。與2010年相比,除財產損失上升5%,起數、死亡和受傷人數均有所下降。這也延續了近年來的趨勢,火災起數整體有所下降,說明人們的防火消防意識在逐步增強。傷亡人數下降,但單起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上升。
我國火災數量及直接經濟損失統計
2011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共接警出動65.6萬起,比上年增長6.7萬起,是建國以來出警次數最多一年。其中火災撲救12.5萬起,搶險救援20.9萬起,挽回經濟損失660億元。消防車出警次數首次超過百萬次達到111萬次,較2010年增長15%。
全國共組建政府專職消防隊7375個,單位轉至消防隊2544個,消防車保有量約為2.3萬臺。消防車一般使用壽命為10年。
根據《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城市必須設立以及普通消防站;地級以上城市設立特勤消防站;有任務需要的城市可設水上、航空等專業消防站。并對消防站配備車輛進行調整,普通消防站必須配備消防車4-6輛;二級普通消防站配備2-3輛。根據最新《消防特勤隊站配備標準—2013》規定,按照建標152-2011的規定,車輛綜合配備在8-11輛。
發達國家的消防隊大約2-3名消防員配備一輛消防車,美國和德國保有量均超過7萬臺。目前我國存量消防車約2.3萬輛,前我國消防員額為12.5萬人。
假設:一、按照每年更新率10%;二、每2-3名消防員配備一輛消防車的標準;三、2020年配備完成;
粗略估算我國消防車的保有量應該在5萬輛左右。那么預計2016年需求量將達到8100臺。而中高端產品普遍價格在100萬-400萬之間,按照單臺價格200萬計算,則2016需求規模有望達到162億。
(內容來源于中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