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网站_在线成人福利_jizz在线视频_激情丁香婷婷

綜合資訊

消防雜談:香港大火之后港府這樣做

0

  修改三部法例,強令全港所有樓宇添置更多消防設施

  摘要:1996年,香港彌敦道發生的一場五級大火,令40人罹難,那場大火與發生在上海靜安區的大火,有著驚人的類似:同樣是舊樓改造,同樣是電焊工施工引燃樓內物品,同樣導致大量市民傷亡。

  林振敏,香港前任消防處處長,他親歷慘烈的嘉利大廈火災,三部法例由他牽頭修改,他引領香港進入火災低發的時代。

  林振敏簡歷

  林振敏現年62歲,1968年4月加入香港政府任三級消防主任,1995年10月獲晉升為消防總長,2003年晉升為消防處處長。2005年林振敏在港府服務37年之后,正式退休。

  為避免利益輸送,林振敏退休后未再進入工商業界任職,而是轉往非營利的當地消防協會擔任主席,并為香港工程師學會成員,為香港城市防火提供智力支持。

  在1996年那場大火之后,香港消防處一口氣修改了三部法例,強令全港所有樓宇添置更多的消防設施,此后12年,香港未曾發生過一場五級大火,直到2008年,香港再度發生的五級大火致兩名消防員罹難,香港隨即又再展開新一輪的試錯演進。

  “不是超高層樓宇的錯”

  上海靜安區28層住宅樓的慘烈大火,令消防車輛在滅火時的望樓興嘆,消防水喉夠不到起火樓層,云梯車救不出困在高處的人們。高層樓宇的安全性,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討論。而上海此前喊出的“要建世界最多摩天大樓”的口號,如今更是成為人們反思時的負面案例。

  在樓高動不動就超30層的深圳,城內挺立的高層建筑共有6300多棟,其中高度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為64棟,兩座可進世界前十的摩天大樓目前正緊鑼密鼓地興建之中。而地少人多的香港,更是向高度要空間,無論是政府興建的公屋還是發展商開發的商業樓宇,許多樓房都是50層起算。

  我們是不是需要如此多的摩天大樓?我們的消防車,是不是能保護這些摩天大樓?在內地一片“反對”聲中,香港前任消防處處長林振敏卻只是用一個反問來作澄清:中環全都是摩天大樓,那里發生過大火嗎?

  南都:上海大火導致多人罹難,我們都在反思,我們工作和居住的高層和超高層樓宇,安全嗎?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林振敏(以下簡稱“林”):我甚至算不清香港有多少超過30層的樓,肯定是數以千計。但我覺得大家要記住一件事,超高層樓宇,未必容易起火。中環全部是超高層樓宇,你看那里發生過稍大一點點的火災嗎?事實是中環已經存在很多年,大火基本上沒有發生過。

  南都:但1996年香港的慘烈大火,也是發生在高層樓宇。

  林:這兩起火災雖然發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在改造之中。事實上,全世界的摩天大樓在設計時,都會擁有更為嚴格的消防安全設施,包括遍布樓內的自動噴淋設備,探煙器,以及更為嚴格的安全監控,這些超級高樓如果保養得當,未必會帶來超高的危險。

  南都:你認為是禍起改造?

  林:實際情況就是這樣。處于興建或維修過程中的樓宇,確實容易引發危險。危險來自兩個方面:維修改造時因為會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往往會觸動探煙器,進而引發假報警。一些施工方為了貪圖方便,會關掉探煙器和噴淋設備,改造時他們還可能拆掉防火門,這樣就等于降低了大樓的消防級別;另外,裝修時工人會帶入天拿水、乙炔瓶和其他易燃材料,工人們還會用電焊,這又提高了消防危機,這樣發生火警的危險就要大好多。

  南都:但無論是普通住宅還是高層樓宇,改造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說火災的高發期就不可避免?

  林:超高層樓宇的火災,并不是超高層建筑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消防意識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工程展開前,當地消防部門有沒有做風險評估,有沒有做危機監管,如果做了,火災隱患就會大大降低。所以說,不能把火災歸咎于樓宇,而是應該問責應該負責的人。

  南都:你認為,沒有必要為了怕火,而要限制樓宇的建設。

  林:至少香港不會因為擔心火災而限制超高層樓宇的興建。但有一個問題是:如果高層樓宇一旦起火,消防員滅火確實比普通樓宇困難很多。樓層低,消防員可以跑著上去滅,消防車也很容易就控制火勢向高樓層蔓延,但如果高層樓宇起火,消防員要走上去,消防車很難幫上忙,火災蔓延的幾率就要高。有些大廈人數過千,疏散人群還要用大量消防資源。

  “云梯車并不是萬能的”

  在資訊傳遞更為快捷的微博時代,11·15大火中在高處腳手架上的被困人群,令無數關注火情進展的人們揪心不已,而現場消防車、云梯車撲救過程中的無力感,更是令人們憤怒不已。為什么消防水喉射不到火場?為什么云梯車不能再升高一點救人?

  在這場火災發生后,內地許多城市對于采購高度過百米云梯車的意愿開始高漲。深圳消防部門也透露,已經提交申請,深圳未來將采購新一代云梯車。

  事實上,深圳基層的消防員已對深圳現有的先進云梯車發出抱怨聲,在一次慶祝活動中,因為現場風力過大,一輛負責戒備的云梯車因為傳感器感知風力過大而自動鎖死,已經舉高的云梯車因此動彈不得,消防人員被困半空超過半小時。

  南都:在上海大火過去一周時間后,內地許多媒體都在反思,認為云梯車高度不夠,如果有超過100米的云梯車,或許能救出被困更高樓層的居民。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林: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能升得最高的云梯車,只有115米,能攀至超過30層樓高,這已經是超高的。但有些專業問題普通人或許不了解,這種最先進的云梯車非常的長和重。即使這座城市有錢,能花超過兩千萬元買這么一輛車,但是又有誰能保證這輛車能開到每一個火場?

  南都:能具體談談嗎?

  林:我是香港工程師協會的會員,從事消防行業很多年,因此了解這些專業車輛。目前這種最先進的云梯車,一共有七個軸,車的自身長度超過大家的想象,車輛自重則有機會突破60噸。一輛重量超過坦克的龐然大物,如果著火地點在老舊小區,它如果不是因為拐不過某個彎,也會因為壓壞路面,而進不到火場。

  另外,香港的許多超高層樓宇都由A、B甚至更多座組成,下面則有平臺架起,香港法律規定,樓宇設計時必須要有消防車進入平臺的通道,但這些通道往往只能承受20噸的車,再大的車,根本靠不近。我們不能因為云梯車,而要政府升級路面,改造樓宇結構。

  南都:香港現在最高的云梯車,有多高?

  林:只能舉高53米,相當矮,很多年香港都沒有購買更高的云梯車,就是因為以上原因。因為云梯車不管如何發展,也肯定跑不贏摩天大樓,因此不停地追求云梯車高度,是沒有必要的。

  南都:在實際滅火工作中,香港云梯車的作用有哪些呢?

  林:云梯車肯定有作用,如果能進火場,就可提供另外一條救人途徑,還有另一個救火途徑,因此云梯車是必須的。但行內人都知道,撲滅大火最關鍵是要能夠進入起火的核心區,因此始終都要靠消防員進入火場。云梯車很少能單獨撲滅大火,因為云梯車只能在火場外圍的高處隔著窗戶射水,如果火場內有床或者其他物品擋住火源,云梯車就不可能射得到。

  南都:你們的云梯車只有53米,如果萬一高層樓宇起火,怎么辦?

  林:萬一起火,就要依靠屋內的噴淋設備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每年都要嚴格檢查樓宇消防設備的原因。此外,超高層樓宇起火,最關鍵還是靠消防員進火場,透過樓內的消防水栓供水滅火。

  消防車鳴笛不讓路車主會被檢控

  據媒體報道,在上海靜安區大火中,消防車抵達火場時間稍慢,對這一情況,深圳一線的消防人員有話要說。

  “深圳車主為執行滅火任務的消防車讓路的習慣還不強,最反感的是剛有車讓路,就有小車橫插占車道。”一名消防戰士說。深圳消防支隊組建不到三年,現役的消防官兵多是全省各消防部隊抽調到深圳服役。而談起消防車被堵的情況,幾乎所有官兵都有碰到過。

  深圳消防支隊對消防車出車到達的時間要求是5分鐘,然而在道路狀況復雜,車主讓車意識不強的情況下,百分百達到并不現實。而據南都記者觀察全深圳各消防中隊,發現多個中隊門口長期停放社會車輛,或者因為市政工程直接影響消防車輛出行。在龍崗消防中隊、布吉消防中隊、寶安消防中隊消防車出入口,雙向兩車道的道路,很多居民長時間將車輛停在路邊占據一條車道,剩下的一條車道需要容納雙方向會車。在西麗消防中隊東側第一個十字路口,留仙大道與沙河西路道路施工改道,公明中隊、平湖中隊通向主干道路口道路施工,時常出現車輛堵塞路口。特勤一中隊消防車庫門口,接送學生家長時段性停車堵住車庫。筍崗、羅湖、田貝三個中隊地處居民密集區,車輛行駛高峰時,往往造成消防車出入困難。

  深圳基層消防員還有一件很害怕的事情,那就是趕到現場時,發現消防水栓不出水。消防官兵碰到這種情況,要么拉水管接力,要么用水罐車從水源地來回運水。

  南都:消防部門撲火時,消防車如何能快速抵達現場,你能介紹下香港同行的情況嗎?

  林:香港絕大多數鬧市區都屬于高風險的A級區域,因此消防響應速度限定在6分鐘。也就是說,從接到報警電話開始,消防車要在6分鐘之內趕到火場,消防員還要進入火場核心區。

  南都:能真的細化到6分鐘嗎?

  林:當然不能100%地保證,這個無論哪座大都市都做不到,香港消防處每年都有服務承諾,92.5%的火警都可在承諾的時間到,但不可能100%。

  分解這6分鐘可以再細化到三個階段:

  第一分鐘是從接到報警電話開始,報警進入到控制中心,輸入電腦,再分派到具體的消防站;

  第二階段4分鐘為路途時間,消防車出發并趕到火場,

  最后一分鐘是從消防車抵達起火地點算起,消防員最終進入火場,展開撲火和救人。

  南都:在深圳,很多車主都還沒有給消防車、警車和救護車讓路的習慣,很多時候消防車被擠在車龍之中,耽誤出警和急救時間。但在香港我很驚奇,消防車過十字路口闖紅燈都不用減速,你們不擔心交通事故嗎?

  林:在通過十字路口這方面,香港有法律規定,緊急車輛響了警燈和信號,他們是不用遵守紅綠燈指示的。可是他們一定要小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之下,才可不遵守交通規則。如果發生意外,他們也可能會被檢控,不是完全赦免。

  香港還有法律規定,如果消防車已經鳴笛閃警燈,市民還故意不讓路,我們可以要求警方檢控他們。每一年檢控不多,大概一兩宗。但是最重要的是教育,在香港社會中,已經形成共識。

  南都:每年都會增加樓房,增加人口,很好奇,你們如何能落實92.5%的6分鐘抵達承諾?

  林:根據香港消防處的規定,每次出完火警都要出報告,我們根據消防車一年中的平均速度,看看消防站能夠服務的區域有多大,溢出的空白區域,我們就要求港府增加新的消防站。

  南都:深圳有些警車甚至不敢鳴警笛,因為害怕擾民?

  林:我們有規定,如果白天出去緊急任務,一定要鳴笛,晚上則由車的主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果交通很暢通,可以不鳴笛。差不多每一年我們也會接到投訴,但我們認為這是必須的。首先是可以快一點到現場,還有一點普通市民不知道,鳴笛還可給在現場等候拯救的人士知道,我們很快就會到,他們可以安心一點,給絕境中的人信心非常重要。

  南都:你們如何看待趕往滅火現場過程中的“爭分奪秒”?

  林:我們看過一些外國的教案,一個30平方米的房間,從一個垃圾箱起的火,在5分鐘的時間之內,火勢就可以蔓延至全屋。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把火放在手上,不用一分鐘,兩秒鐘都會很痛。所以不是說每一分鐘,而是每一秒我們都很在意。

  南都:深圳消防員還怕一件事:就是去到現場發現消防水栓沒有水,或者水壓不夠。

  林:(呵呵)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確切地說是在東江水開始供港以后,香港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試錯演進香港可作鏡鑒

  1996年香港嘉利大廈五級大火,起火樓宇同樣為改造之中的高層樓宇,起火原因同為電焊工工作引發火苗。

  香港在那場大火后,開始了歷時逾十年的試錯演進。

  時任香港消防處防火總長的林振敏,就是這場十年試錯演進的總導演,大火過后,他一手推動香港三部法例的修改,進而推動香港逾十年的樓宇防火改造。此后,香港12年再無最高級別的五級大火。

  2008年,香港彌敦道發生五級大火,兩名消防員當場殉職。直至今年,香港立法會仍在討論如何保障消防員的生命安全,消防處早已著手更換抗干擾更強的數字式對講機,購買更先進的呼吸器和防火系數更高的金色防護服。

  南都:你能談談1996年香港嘉利大廈那場大火嗎?

  林:我當時任防火總長,主要負責法律執行和修改,因此沒有機會去到滅火一線。但我親手推動了香港三部法例的修改,我當時要求所有舊的樓房,都要增加消防設備。

  當年嘉利大廈是因為工人違規拆卸了電梯門,并用木板代替。后來低層單位起火后,火勢沿著電梯井一路蔓延,所有樓層的木板被燒穿,最后蔓延至高層。其實他們應該多做些防火工作,但很遺憾,他們沒有。

  南都:香港因此修改了三部法例,這點正被內地各界廣泛稱頌,稱為學習樣本。

  林:這也是我最自豪的一項工作。我當時分三次要求立法會修改法例:

  第一項是修改超級市場、商場、投注站、銀行、珠寶店等特殊樓宇的防火要求,這些場所要么人多,要么是因為害怕打劫而減少出口,要求他們增加消防設備;

  第二項是要求舊的商業大廈提升消防設施;

  第三項則是要求商住樓增加消防安全,許多項目都經歷了10年,至今還未做完。

  南都:那場大火后,香港有沒有拘捕引發火災的電焊工?

  林:有沒有拘捕電焊工,真記不得了,因為過去了10多年,其實也不重要,最關鍵還是制度重建,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南都:你從事消防行業很多年,有什么經驗可以與內地分享嗎?

  林:其實,市民的安全意識是最重要的。我們曾推出消防安全大使,保安員、童子軍做消防大使,現在一共有過萬人,透過提高市民的防火意識,我們發現不需要太多錢,就能減少火災發生幾率。市民知道隱患跟自己息息相關,他們一遇到事情就會立刻通知消防處,這等于我們多了好多眼線。此后香港大火減少好多,傷亡都很少。

  南都:比提升消防設備更為重要?

  林:預防方面更重要,只要發生火災,不管如何救,都會引發好嚴重的后果,傷亡一定多。防火靠兩方面,

  一個是軟件,靠人的思維意識,

  一個是硬件,是消防設備。但相比之下,軟件更重要,因為即使有好的硬件,但如果人不重視,這些硬件也會因為疏于管理而失效。

  南都:隨著深圳人口密度增加和住房成本的提高,有些業主把一套房隔成很多小套間,這應該會帶來很大的隱患,但人們似乎對此司空見慣,似乎不關自己的事。

  林:這個問題好大,這樣做的風險很高,其實關系到整棟樓每個人的安危。我覺得最首先是要問深圳消防部門,是否容許業主這么改,消防設施是否能容納額外增加的負荷,如果不能,就應該取締。而鄰居也應該舉報,因為一旦發生大火,肯定關系到你自己。

  南都:在內地有一個詞,叫試錯演進,我們覺得香港在這方面總是可以設為內地楷模。

  林:我們是有一整套制度保障的,也有監督。例如立法會,他們會隨時監督我們的工作,也會進行質詢。2005年從消防處長的位置退休后,我至今都沒有進入任何一個商業機構任職,我不想被人說有利益輸送的嫌疑,另外香港也有一整套制度,防止退休或離職的高級官員為工商業界進行利益輸送,其實這些制度,與整座城市的防火工作都有密切關系。

 

信息來源:36safet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