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网站_在线成人福利_jizz在线视频_激情丁香婷婷

綜合資訊

中國秸稈遍地燒,國外的秸稈去哪了?

0

這幾天大氣污染強勢回歸,大家沒有把矛頭對準工廠和汽車尾氣,而是把中國農民推到了前臺。據環保部門監測,中國農民焚燒秸稈,是致使我國多地區出現空氣重污染的主因。

 

從央視到《人民日報》,都對農民之所以選擇把秸稈就地焚燒的深層次原因做了解讀,這里不再贅述。說白了就兩個字:成本。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人力成本,秸稈回收都沒有燒掉劃算,那么,選擇后者是必然。所謂“環保效益”本就不應該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那么外國就沒有秸稈么?怎么很少聽到國外秸稈焚燒引起煙霧的新聞報道呢?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國外是怎樣進行秸稈綜合利用的。

 

美國:秸稈值錢 出路多多

 

美國阿肯色州農民將秸稈集中起來,用機器壓制成卷筒狀。

 

在美國,秸稈的去處主要有以下四種:

 

準備用作飼料的成捆秸稈正在裝車

 

第一,被牲畜吃掉。

 

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約占總重的35%~40%左右),能量充足,經過氨水或氫氧化鈉處理后會變得更好消化,是牛、羊等反芻動物很喜歡的粗糧。美國養牛養羊的人會出錢購買打碎的秸稈來做飼料。美國的秸稈產量極其巨大,但也不會供過于求。要知道,牛肉和奶制品在美國人飲食中的比例較高,可想而知,美國對牛飼料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圈里養的豬、田野里跑的鹿、天上飛的烏鴉和其他一些鳥,也都喜歡啄兩口秸稈換換口味。

 

第二,在田里堆肥。

 

“伺候”了一年莊稼,土地消耗的養分很大,而秸稈可以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蝕,促進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的增加,還能少用化肥。所以,美國農民通常把秸稈收割、打碎后埋進土壤,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養料,給來年農事做好準備。維基百科英文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噸小麥秸稈中的氮、磷、鉀含量,相當于5.4公斤氮肥、1.7公斤磷肥和13.6公斤鉀肥,折合成等量化肥,差不多要三四十美元。當然,由于美國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各州政府相關的法規政策差異也很大,這么做是否劃算,還要看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

 

在美國,用秸稈裝飾門庭的農家隨處可見。

 

第三,當家庭飾品和建材。

 

美國人喜歡用玉米的秸稈做家門前的秋季裝飾,每年10月底的萬圣節、11月底的感恩節,玉米秸稈、南瓜、菊花、葫蘆等,都是制作裝飾物的常見原材料。美國有不少推銷玉米秸稈的網站,每捆售價在2到20美元之間,直接當裝飾品賣的也很多,不過價格相應較高——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可見市場不小;成捆的秸稈經過高強度擠壓后,還可以當作房屋墻壁內的填充物,保溫隔熱效果很不錯;還有些藝術家,用玉米稈制作了各種工藝品,如稻草人、雕花、繪畫等等,很是精巧別致。

 

第四,變身綠色燃料。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已經有化學和生物工程科學家,正在研發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用玉米秸稈等原料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制成生物乙醇。一旦取得突破,節煤就容易多了。

 

打捆成型的秸稈能給木房子當墻壁,原來干枯柔韌的秸稈能輔助桁架穩固房屋的結構。

 

秸稈在高強度擠壓后非常緊致,是一道很好的隔熱保溫層。

 

英國:農民用稻草建5.5米高泰迪熊

 

 

英國格羅斯特郡的一位農民在當地用稻草建造了一個高約5.5米的泰迪熊。這個高18英尺(約5.5米)的巨大泰迪熊總共使用了1噸多的稻草。泰迪熊的到來自然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與其拍照。

 

日本:巨型稻草雕塑藝術節

 

在日本,田里的秸稈還被做成可愛的猛犸象、烏龜形狀,這種田間藝術既能儲存秸稈,又能吸引外地游客。

 

許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札幌冰雪節的巨型冰雕,它們為札幌這座日本最北的城市的沉寂嚴冬增添了不少樂趣。但在新瀉,人們為了慶祝水稻的豐收,把水稻收割留下的大量秸稈風干后,創造性地建成巨大的稻草雕塑,在當地的“稻草藝術節”上展出,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去觀賞。

 

 

日本新瀉縣和香川縣制作的稻草雕塑最為有名,“稻草藝術節”就是一個大型稻草雕塑的展覽,吸引不少觀眾。

 

 

這些稻草雕塑實際上很像搭建起來的茅草屋頂,不同的是用稻草作為原料,把它們固定在框架上,創造出巨大的各式各樣的雕塑。但要把這些雕塑全部豎立起來,需要驚人的努力。別小看這些稻草造型,有些可是費了藝術家幾天才制作出來的。另外,他們還需要抵抗強風,以免被吹倒。

 

 

看看這些造型別致的稻草,也許可以為我國的農村發展旅游經濟提供一些創意。

 

 

 

 

 

 

 

立陶宛:傳統與新生的“稻草節”


日本農民在收獲后會把稻草堆成各式各樣有趣的雕塑,來吸引游客,給村莊打廣告。類似的活動在歐洲的立陶宛已經形成的了傳統,作為“稻草節”流傳下來。

 

 每年,立陶宛帕內韋日斯市新城區的人們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稻草節”。整個十月,各種高大而復雜的完全由稻草做成的雕塑被放在臨時搭建的稻草雕塑公園里展示。

 

 

今年,這些威武壯觀的雕塑用掉了14捆干草和1萬米繩索,每捆干草重約半噸。一切都是用稻草制作的,包括那些柵欄、入口處高大的大門,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雕塑主題。去年,當地居民們定下的主題是音樂,于是把每件雕塑都設計成一種樂器,比如一件精確的鋼琴復制品、稻草薩克斯管和稻草俄式三弦琴(源自俄羅斯的一種三角形弦樂器)。

 

 

法國:“稻草人節”與浪漫服裝設計

 

當時尚之都巴黎遇到稻草,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法國巴黎,每年4月底都會舉行為期3個月的稻草人節,每一屆都將邀請一名知名人士為稻草人設計服裝及造型,堪稱藝術品。節日期間,在世界之窗將可感受法國稻草人節的節日氣氛,聰明可愛的小生、如花似玉的美女、全身包裹的馬車、拉小提琴的音樂家、頭頂南瓜的小帥哥、翩翩起舞的戀人等等擺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栩栩如生,有的可愛優雅,有的滑稽幽默,你將見證一場隆重的稻草人狂歡舞會。

 

 

第一屆稻草人節于2003年4月23日在法國巴黎開幕,當時,大約20個稻草人在花園中展覽3個月。每一屆稻草人節都邀請一名時尚人物為稻草人設計服裝,第一屆邀請的是時尚設計師瑪麗·梅西耶。節日當天,20個左右的稻草人身著時尚設計師設計的奇特新潮的禮服,在花園中吸引著游客的眼球。

 

丹麥:秸稈串起“黃金圈”

 

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發電的國家。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南的阿維多發電廠建于上世紀90年代,被譽為全球效率最高、最環保的熱電聯供電廠之一。阿維多電廠每年燃燒15萬噸秸稈,可滿足幾十萬用戶的供熱和用電需求。和煤、油、天然氣相比,秸稈成本低、污染少,是電廠認為最劃算的燃料。此外,秸稈燃燒后的草木灰還可以無償地返還給農民作為肥料。使用秸稈發電,電廠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電價,環境受到保護,新能源得以開發,同時還使農民增加了收入,串聯起了一個“黃金圈”。


要不是得知別的國家怎么處理農作物秸稈,您也許想不到它們有如此高的再利用率。停止燒秸稈還有很多可用的地方,既能防止污染空氣,又能廢物再利用。


禁燒秸稈,關鍵不是強制農民提高環保意識,而是應建立完備的秸稈回收利用上下游各個環節的機制配套,秸稈的價值提高了,農民自然不舍得把滿地的“寶”一把火燒掉。

(文章轉載自互聯網)

1